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中集模块化与中建钢构战略合作 共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发展

发布时间: 2017-08-02

8月2日下午,中国建筑集团旗下子公司中建钢构有限公司(简称中建钢构)与中集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中集模块化建筑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集模块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通过协作互补,发挥各自技术及资源优势,共同推动整体式钢结构集成建筑在中国国内及海外的发展。中建钢构是中国规模最大和世界领先的钢结构企业,聚焦钢结构为主的工程,中集模块化是全球领先的整体式钢结构集成建筑专业公司,两家公司的战略合作对于推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具有非凡意义。

中建钢构总经理马义俊、副总经理徐重良、中集集团副总裁张宝清、中集模块化常务副总经理刘小葵等双方相关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马义俊表示,“中建钢构一直希望提高输出的国内外建筑的产品化和集成化程度,早就应该和中集合作了,工业化装配式建筑一定是未来的趋势,我们希望尽快有具体项目落地。”张宝清表示:“中建钢构的钢结构建造优势、品牌优势、工程承包优势等等资源将会有力地帮助中集模块化产品拓展市场,我们对合作有迫切的需求。”


优势互补 做大钢结构建筑蛋糕

中建钢构与中集模块化能够走在一起,基于双方对钢结构建筑前景高度一致的乐观判断,共同做大钢结构建筑市场的坚定信心,以及双方在各自领域的优势互补。

中建钢构是中国建筑旗下专注于以钢结构为主体结构工程业务的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其在钢结构工程领域的规模、专业化程度、品牌知名度在国内居首,在钢结构摩天大楼的建造上具有绝对领先优势,国内500米以上高楼有9座,中建钢构就承建了其中的8座。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主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深圳京基100、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东塔)、武汉绿地中心(中国最高楼)、香港环球贸易广场、深圳地王大厦等钢结构工程,都出自于中建钢构之手。凭借着钢结构专业优势,中建钢构近年来相继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S-Building、ME-House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品体系和城市慢行交通设施、静态交通设施等“钢结构 ”产品,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排头兵。

而中集模块化建筑是全球领先的整体式钢结构集成建筑专业公司,其优势在于将集成建筑模块的理念最大程度地运用到装配式建筑领域,集设计、制造、监造、运输于一体,整合了中集全集团的集成制造优势,可以实现一栋建筑80%~90%工程量在工厂预制完成, 其中包括主体结构、水电系统、内部硬装甚至软装,施工现场只需要完成剩下10%左右的搭装工作,至少减少50%以上的现场施工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实现现场基本无扬尘和建筑垃圾,最大限度降低传统建筑方式造成的环境问题,是目前建筑工业化的最高表现形式,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推广,中集模块化已为英国、欧洲、澳洲、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或地区建造逾百万平方米各类建筑,共2万多套房间。中集模块化已被包括希尔顿、洲际、万豪和必和必拓等世界顶级酒店集团和世界500强公司所青睐,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中国唯一一家获得新加坡政府创新建筑评审委员会(BIP)颁发建造许可证的中国企业。

双方在合作的商谈过程中都高度认可对方的技术及资源优势,约定双方项目合作将注重发挥协同作用,在共同中标或各自中标的钢结构集成建筑项目上挖掘最大潜力的合作价值。

双方负责人均表示,将共同努力做大在全球特别是中国钢结构建筑领域的市场蛋糕,推动钢结构这个具有明显性能和环保优势的装配式建筑形式在中国的大力发展,为国家政策鼓励的建筑产业化发展做出贡献。


模块化钢结构建筑市场空间巨大

钢结构建筑属于装配式建筑方式之一,装配式建筑是国家目前推动力度最大的住宅产业化方向。装配式建筑是指通过工业化生产,将建筑的框架、外墙、楼梯、阳台等构件在工厂进行预制,之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并通过机械进行拼接装的建筑种类。按照结构体系一般划分为预制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等。

专业人士分析,与传统建筑方式以及其他装配式建筑相比,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具有诸多优点,其材质均匀,硬度和抗压性强,韧性和可塑性高,密度大,同等重量和强度要求的情况下钢材自重更轻,且更易于在工厂加工,是工业化生产程度最高的一种结构,且运输和组装更加方便。

据中集模块化副总经理肖俭介绍,中集模块化建筑所采用的主要构件是整体钢结构,其工厂预装比例可以高达80%~90%,是预制程度最高的一种建筑形式,而一般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平均水平约为25%。根据中集模块化的资料介绍,目前中集承担的国外订单基本是全精装修 厨卫设备 室内家电、全套家具组合,甚至包括墙面装饰画、室内摆饰件等,除运营管理单位提供的床单和窗帘外,完全可以达到拎包入住的程度,是高度集成化建筑产品。中集模块化酒店、公寓需要500多种外部厂家产品,涉及80多家供应商,120多类产品认定标准。

中集模块化的常务副总经理刘小葵介绍,在发达国家,钢结构建筑比例一般都在60%以上,有些国家甚至高达80%,但在中国这一比例非常低。公开数据显示,国内钢结构一般运用于商业办公的高楼大厦和公共设施建筑中,而在住宅类别中,钢结构比例尚不足5%。

据了解,由于标准清晰,市场成熟,目前中集模块化的主要市场在海外,而中建钢构看中中集模块化的高预制率,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其在海外工程施工现场对人工的依赖,未来希望集合双方的力度推广到一带一路国家等热门需求区域。而在国内,基于目前与国际市场的差距,双方认为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降低,建筑标准的完善,政策的推动以及市场接受程度的提高,钢结构式装配式建筑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装配式建筑受国家及地方政策青睐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往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传统建造模式也将逐步向建筑产业化方向过渡,装配式建筑将成为主要载体之一。这一趋势不仅是行业的趋势,也已受到从上到下政策的推动。作为主要类别之一,钢结构建筑将很大程度受益。

装配式建筑规划自2015年以来密集出台, 2015年11月住建部出台《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计划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的比例50%以上;2016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要求要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对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重点区域、未来装配式建筑占比新建筑目标、重点发展城市进行了明确。

中建钢构和中集模块化总部均位于广东,装配式建筑方面广东和深圳本地在政策推动和落地细节上更为积极。以深圳为例,作为我国首个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深圳将装配式建筑提升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高度,持续探索“装配式建筑 绿色建筑 EPC(工程总包) 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四位一体推进模式,努力打造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的“深圳模式”。深圳市2016年6月发布《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的通知 》,明确规定政府投资建设的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共建筑项目,以及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坪山中心区、宝安中心区、国际低碳城等重点区域,优先实施装配式建筑。其中预制率越高的建筑评选绿色建筑的等级越高,“预制率达到40%,装配率达到60%及以上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其在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等级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

另据公开资料,深圳的规划里,2020年深圳装配式建筑要占到全市新建建筑总量的30%,高于国家标准。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深圳累计有505个项目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面积4618万平方米,深圳成为目前国内绿色建筑建设规模、建设密度最大和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绿色建筑创新奖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绿色建筑已实现全覆盖,正往更高星级标准方向发展,装配式建筑已具备全面推广的条件。